"钩"字取名的寓意
![钩](/uploads/words/钩.png)
拼音 | 五行 | 繁体 | 笔画 |
---|---|---|---|
gōu | 金 | 鈎;鉤 | 13 |
‘钩’字取名寓意及含义
钩取名没有特殊含义。
钩字含义:钩字在不同的语言或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,但通常与形状有关,指的是类似于弯曲成钩状的物体。在中文中,"钩"可以指一种工具,用于悬挂、捕捉或者绘画时勾勒线条。
钩字五行元素为金在五行中寓意行动稳健、办事认真、刚毅果决,坚硬、刚强,有肃杀、义气、宁折不弯之性、硬利、寓意威武。
‘钩’字字义解析
字义泛指形状像钩的东西。
钩
(鈎)
gōu
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,形状弯曲,头端尖锐:钩子。秤钩儿。火钩子。
形状像钩子的:蝎的钩子。钩针。
汉字笔形之一(亅、乛、乚、??、??、??、乙等)。
用钩形物搭、挂或探取:钩住树枝爬上去。
研究,探寻:钩玄。钩沉。钩校(ji刼 )。
牵连:钩党(指相牵连的同党)。
同“勾1”。
一种缝纫法,多指缝合衣边:钩贴边。
古代兵器:钩戟。纯钩(剑名)。吴钩(刀名)。
镰刀。
古代称圆规。
‘钩’字组词
上钩,钩子,钩针,挂钩,秤钩,钩稽,双钩,钩沉,打钩,挠钩,钩秤,钩虫,脱钩,钩车
‘钩’字字型演变
![钩](https://static.hmz8.com/zixing/zi148274179644150.png)
康熙字典‘钩’字解析
[①][gōu]
[《廣韻》古侯切,平侯,見。
]
亦作“鈎1”。
(1)鈎子。
用于钩取、连结或悬挂器物的工具。
(1)钓钩。
《庄子·外物》:“任公子爲大鉤巨緇,五十犗以爲餌。
”唐韩愈《寄三学士》诗:“歸舍不能食,有如魚中鉤。
”宋戴复古《鹧鸪天·题赵次山鱼乐堂》词:“休結網,莫垂鉤。
”(2)带钩。
《墨子·辞过》:“鑄金以爲鉤。
”于省吾《双剑誃诸子新证·墨子一》:“按鉤謂帶鉤。
近世出土之晚周帶鉤習見,其花文多錯金銀以爲飾。
”《庄子·胠箧》:“彼竊鉤者誅,竊國者爲諸侯。
”成玄英疏:“鉤者,腰帶鉤也。
”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申孫之矢集于桓鉤。
”韦昭注:“鉤,帶鈞。
”马衡《中国金石学概要》第三章五:“鈎者,古革帶之飾,管仲射齊桓公中帶鈎是也。
胡語謂之師比,趙武靈王賜周紹胡服衣冠、貝帶、黄金師比是也。
其字或作胥紕(《史記·匈奴列傳》),或作犀毗(《漢書·匈奴傳》及班固《與竇憲牋》),或作鮮卑(《東觀漢記》),皆師比一音之轉耳。
”(3)挂钩。
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三·陌上桑一》:“青絲爲籠係,桂枝爲籠鈎。
”《隋书·苏威传》:“威見宫中以銀爲幔鈎,因盛陳節儉之美以諭上。
”南唐李璟《浣溪沙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