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散"字取名的寓意
拼音 | 五行 | 繁体 | 笔画 |
---|---|---|---|
sàn | 金 | 散 | 12 |
‘散’字取名寓意及含义
散取名没有特殊含义。
散字含义:散字,通常指的是在文字表达中使用不规范、不标准或者随意创造的词语,这些词语可能没有被广泛接受或收录于正式的语言词典中。散字的使用可能源于方言、网络用语、创意写作或是口头表达习惯,它们有时能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创新性,但也可能导致沟通障碍,尤其是对于非特定群体来说理解起来可能较为困难。在正式的文学创作、新闻报道或学术论文中,通常提倡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广泛理解。
散字五行元素为金在五行中寓意行动稳健、办事认真、刚毅果决,坚硬、刚强,有肃杀、义气、宁折不弯之性、硬利、寓意威武。
‘散’字字义解析
字义意为不集中;药末。可起药名:益肝化石散。
散
sàn
分开,由聚集而分离:分散。解散。涣散。散落。散失。散逸。
分布,分给:散布。散发(f?)。天女散花。
排遣:散心。散闷(m坣 )。
解雇:他干的不好,让那家饭店给散了。
集聚
散
sǎn
没有约束,松开:松散。散漫。懒散。散曲。散记。散板。散文。披散头发。
分开的,分离的:散居。散乱。散座。散兵游勇。
零碎的:散碎。散装。散页。
中医称药末:散剂。丸散膏丹。
集聚
‘散’字组词
散开,飞散,散步,驱散,扩散,零散,拆散,散放,散剂,飘散,散居,散闷,遣散,流散
‘散’字字型演变
康熙字典‘散’字解析
[①][sàn]
[《廣韻》蘇旰切,去翰,心。
]
[《廣韻》蘇旱切,上旱,心。
]
亦作“1”。
(1)分散,由聚集而分离。
(2)散布;分发。
(3)撒;散播。
(4)打开。
(5)散落;凋谢。
(6)亡失;丧失。
(7)抒发;排遣。
(8)解决,了结。
(9)放,释放。
(10)清代对翰林院庶吉士进行甄别考试后,按其成绩优劣分别委派不同职务之称。
(11)以竹括押马耳不使马惊。
(12)方言。
解雇。
[②][sǎn]
[《廣韻》蘇旱切,上旱,心。
]
(1)不自检束;不受约束。
(2)飘逸,洒脱。
(3)指文章不受韵律约束。
(4)零碎的;不集中的。
(5)散乱;杂乱。
(6)粗疏;粗陋。
参见“散2略”、“散2車”。
(7)不成材;平凡。
参见“散2木”、“散2民”。
(8)闲散,没有固定职务。
亦指闲散之职。
(9)谓光线不够集中明亮。
(10)粉末状药物。
(11)指寒食散。
又名五石散。
(12)中医脉象之一。
指